放养圈养不当需要大半辈子疗养(值得认真看看)
2023-03-30 08:34:32
英亚国际关于放养和圈养,父母们千万不要产生误解,否则的话,孩子的人生会用大半辈子时间来疗养骨子里治愈不了的内伤。
如今有很多家长提倡快乐式放养教育,只要孩子快乐就好。但是放养不是放任不管,而是放手独立。放养不当的孩子,到最后没有教养。
在我们老家有种“放羊”说法,就是不负责任的意思。说老师上课“放羊”,就是说老师上课不上课,随便糊弄学生。如果说一个家长“放羊”,就是说家长不负责,不管教孩子。
有个叫林的初中生,他的父母非常崇拜放养的的养法,结果养成孩子的任性蛮横无理。当别人指责林的时候,他父母还不以为然,说这是孩子的天性。极度放任天性会导致孩子习惯性失明和习惯性地失聪,在大众场合肆无忌惮,是典型的没教养的表现。
鲁迅在《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》的文中提到,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,但既已分立,也便是人类中的人。因为即我,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,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;因为非我,所以也应同时解放,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,成一个独立的人。
也许就是商业教育机构那句“不要输在起跑线上”的谎言,导致很多父母焦虑万分,从此给孩子定下各种“不准”。孩子每天每时每刻都被填满,不得不走被铺好的路,行已规划的人生路线。
然而每个人的人生不可复制。如果按照标准化生产流水线生产的产品,必然雷同,流于平庸。这就是圈养的悲剧之一。
在一切设定好的环境里生长,还有一种结果便是不敢越“雷池”一步,这就是所谓的自我设限。一旦孩子喜欢自我设限,他便觉得人生它处是“雷池”,喜欢画地为牢。
一味圈养的第三个结果,就是孩子选择性失明,选择性地失聪,甚至于是远观冷漠。可以说这是“一心只读圣贤书,两耳不闻窗外事”的另一种解读,过犹不及。
圈养还有一个结果就是人们所说的大自然缺失症。可以形象地说,是笼养。就像我们去参观动物园,老虎、狮子都在睡觉,连猴子都动作缓慢,它们渐渐失去了自然生存的能力。
名门贵族里字典里没有放养、圈养的字眼。放养、圈养虽然是诙谐的说法,但是究其本身是对人的不尊重,作为人应该是教养、涵养。
真正的教养、涵养,既不是圈养、笼养,设定界限;也不是放养、散养,放任不管,无限释放天性,而是在规则和秩序范围内自由成长。
中国自古以来,凡是名门贵族都有家规家训。宰相司马光家训、名臣曾国藩家训、钱氏家训等等不一例举。
总统老布什的夫人芭芭拉家规很严,建立所谓的芭芭拉准则,要求“准时起床”、“不要把衣服丢在地上”,在卧室贴警示牌,简直新兵训练营。
规矩与爱同时给予,让孩子有教养、涵养,这才是给孩子世界上最宝贵的礼物,才会为孩子种下快乐幸福的人生种子。